校园不是预制菜的试验场

xiaofeng
校园不是预制菜的试验场

9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就“预制菜进校园”话题进行回应。文章指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校园不是预制菜的试验场
(图侵删)

一段时间以来,预制菜进校园引发全社会广泛争议。教育部表态及时回应关切,也让不少家长为此点赞。

“预制菜进校园”按下暂停键,不宜推广进入校园,体现了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也直接表明了预制菜和进校园是两码事。

预制菜近年来发展风起云涌,渗透更多场景。无论是借由电商及商超渠道直接成为消费者的盘中餐,还是走进餐厅成为老对手新玩家转型的首选,背后是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必然产物。

有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空间约8000亿元,C端与B端占比二八分。B端普及更快,主要是团餐、餐饮正餐、乡厨渠道等。

对预制菜进校园的审慎并非对行业的全盘否定,但预制菜进入校园,面对的是特殊场景和特殊群体,必须三思。

家长的担心主要集中在预制菜尚无“国标”。标准尚未出炉,包括原材料来源、食品配方规格等各方面还并未设定相关的门槛。

当下整个行业没有准入门槛,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卫生安全和营养健康存在隐患。此外,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预制菜的营养价值是否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家长更是十分在意。

从“科技和狠活”遭遇舆论声讨,不难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配料表,尽可能吃配料表干净的食物。

面对未成年人,尤其如此。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培养,少盐少油,少放附件少添加剂,尽可能提供“干净”的饮食给孩子,让他们习得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当下多数家长的理念。

白岩松就此抛出疑问,预制菜含盐量高且油大,设置什么样的标准?怎么符合现在人们健康需求?

校园餐饮的特殊性,还在于利益盘根错节的复杂现状。预制菜节约人工成本、食材成本、时间成本等,利润方面可能也要更大。

面向社会,推向大众的预制菜,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但在校园里的预制菜,最怕成了滋养灰色生意的“霸王餐”。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预制菜进校园不能“抢跑”。预制菜要走的路还很长,校园餐饮不该成为试验场。

为了确保预制菜的安全性,务必建立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体系。学校应该与供应商严格履约,确保供应商符合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监管部门要监测食材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规范企业,打消市场疑虑。

当地卫生机构应制定清晰的操作标准和规范,以便学校和供应商共同遵守,并对此进行动态监管,让学生的食安万无一失。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一图读懂|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要求》

中国人保:2023年前11月为90余万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900万亿元

砸下2亿美元“股神”巴菲特为啥看好家居零售业

领湃科技股价微跌0.34% 盘中振幅超3%

北京市报告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累计1244例

推气泡水子品牌 北冰洋开启“多品类+多品牌”模式

金湖加烯申请生产石墨烯的设备及方法专利,降低生产成本

中消协:春节期间交通出行、景区旅游等方面维权热度较高

3月21日华商优势行业混合净值下跌1.63%,近1个月累计上涨1.14%

官方回应大巴车乘客带白菜萝卜被罚款:暂停民警执法工作

扩需求、促增长等政策继续发力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

富岭股份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

校园不是预制菜的试验场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情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