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首开人丨精细化服务为“历史的列车”护航

xiaofeng
博物馆里的首开人丨精细化服务为“历史的列车”护航

“一馆三址”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您都去过么?正阳门展馆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车站”;东郊展馆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机车车辆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是向爱国工程师致敬之地。

博物馆里的首开人丨精细化服务为“历史的列车”护航
(图侵删)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轨密布,高铁飞驰,八纵八横铁路网不断延展,成为万里河山上的亮丽风景。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探寻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也仿佛登上呼啸的时光列车,途经筚路蓝缕、凿山跨海的往昔,驶向“国家名片”惠及四方的未来。这座列车“平稳运行”的背后,有着首开服务团队的精心呵护。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作为中国铁道博物馆的物业服务单位,针对三个馆的不同特点,定制出不同方案,进行精细化服务。

在这个中国铁路的“时光隧道”中,首开服务团队似乎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服务号”列车,装满了他们在博物馆服务中的勤恳和辛劳,装满了首开服务团队助力铁路文化传播的真情和担当,也满载了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外界的赞誉,日夜不息,驶向远方。

百年建筑给予更高级别呵护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是座历经沧桑的百年建筑,原本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1906年建成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最大的交通枢纽,见证和记录了许多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1959年新北京站建成通车后,正阳门东车站随之结束自己作为铁路车站的使命。20世纪70年代,为了修建地铁,这座建筑钟楼北侧的部分进行了拆除,并在钟楼南侧进行重建,经过“镜面对称平移”后,建筑外观依然保持原本的欧式风貌。

正阳门东车站于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这座古老的火车站终以崭新的角色和面貌——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正式对外开放,展示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

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东南角,正阳门展馆地理位置特殊,安保要求更高;而且没有广场和场馆外围区域,入口处紧邻马路,容纳人数有限。如何确保场馆和游客的安全,首开服务团队做了大量工作。

以“精细化”服务呵护百年建筑

首开城运集团首华物业公司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项目部经理潘春雷,做过住宅物业、商业综合体物业。2012年来到北京汽车博物馆项目部,历练7年后,又先后在首都博物馆项目部、北京奥林匹克塔项目部工作。

在他看来,“精细化”是服务好这座百年建筑的一把钥匙。

潘春雷在入口处安排好物业人员,积极做好游客引导,协助游客完成手机预约。正阳门展馆设有人数统计装置,当同时在馆人数达到500时,进口处开始限流,以保障馆内秩序有序。由于临近天安门广场,馆内经常有逛累了的游客坐在地上休息,为了不影响其他游客参观、维护正常秩序,首开服务团队耐心地做了大量劝导、解释工作。

对建筑的日常维护也需要细之又细。正阳门展馆内空调、给排水、电网等设备老化,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这给项目部工程主管苏海辉和部门同事添了不少“麻烦事”。

“2022年11月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问题,不是这儿漏了,就是那儿坏了。”苏海辉说,同事们经常是刚处理完一处,另一处的问题又来了,从上午忙到下午,顾不上吃午饭。

“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解决这些麻烦事。”那段时间,给生锈的空调管路除锈,重新粉刷管路做保温层,更换阀门及各种零部件,理清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电线,从管井中清理出40多袋建筑垃圾……苏海辉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为后续精细化运维打下基础。

扎根现场“一处都不能疏忽”

坐落于北京朝阳区南春路4号院的东郊展馆,与正阳门展馆的情况又大不相同。东郊展馆面积较大,占地约7.2万平方米,室内展厅和室外都有展品陈列,展品都是大块头的实物真品。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蒸汽机车,有以革命领袖的名字命名的机车,有旧中国使用的多种外国机车,有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代内燃和电力机车等,构成百年铁路牵引动力变化和进步的交响曲。

每天早上8点,提前于规定上班时间半小时,东郊展馆项目部经理王岩便来到工作岗位,开始对馆内的每个角落进行巡视。

“走一圈下来一个小时,每天如此。偶尔有事不能巡视,也要看看监控。习惯了,不转不踏实。”王岩说,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隐患。

现场检查巡视,防患于未然

在大面积的场馆做物业,更容易疏忽和遗漏。王岩很少坐在办公室,他会穿梭在馆内的各个角落,处理问题、进行补位。每天闭馆后,王岩还会对重点部位再次检查巡视,基本上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馆的人。

正是因为用脚步丈量过这里,他对馆内的展品“如数家珍”。

在占地1.65万平方米、面积巨大的机车车辆展厅里,展出了不同年代、类型的机车车辆100余台,既有古老的蒸汽机车,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它们整齐地排成8列。王岩对每辆机车的特点及位置都谙熟于心。随便问他一个位置上是哪辆,他都对答如流。每当站在室内的观景台上俯瞰,王岩便有一种自豪感,百余台机车像列队的士兵,等待他的点名。

其中,“0号蒸汽机车”可谓馆内的“镇馆之宝”,这辆机车是1881年英国制造,曾在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上使用,是目前中国保存的最古老的蒸汽机车。这辆机车在馆内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在这里驻足。

因此,王岩带领首开服务团队对它更多了一份呵护。定期检查展台灯光,对机车外观进行保养,维护起来倍加小心。

来物业行业之前,王岩在旅行社做了十年销售和领队,对于和游客打交道、服务游客,有着丰富经验。

“精细化管理就是加强对人和现场的管理,什么岗位适合安排什么人,手里有多少‘牌’,自己得心中有数。”王岩做到了心中有数。“还有就是做好与馆方的协调工作,多围绕馆方每月的活动主题和侧重点做好服务。”

正是有了和馆方的紧密配合,从2023年2月作为“中国科协科技社团系列学术活动”承办单位,到清明假期的大客流,再到“五一”假期在东郊展馆举行的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启动仪式,以及在东郊展馆持续一个月的北京博物馆文创市集,几场“大考”下来,王岩带领首开服务团队不断与馆方磨合,协助馆方圆满完成了交流接待任务。

首开服务团队对博物馆里的展品“如数家珍”

互相补位“有活儿大家一起干”

位于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北侧的詹天佑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我国近代铁路建设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而建立的。和正阳门展馆、东郊展馆不同,这是一座专题人物纪念馆。展馆通过实物、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及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爱国创新、奋斗自强的崇高精神,是百年中国铁路史的缩影。

虽然詹天佑纪念馆的面积不大,但首开服务团队还要服务于馆方下属的招待所客房。19名物业员工负责9000多平方米的服务工作,一人多岗成为这里的工作常态。

詹天佑纪念馆项目部经理赵文峥在博物馆物业行业已有18年工作经验,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这仅有的19名员工做好讲解、售票、小商品售卖、保洁、安保、餐厅、中控等多项工作?不用赵文峥多言,这个小小的物业团队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他们用奉献精神和补位意识,将这9000多平方米打理得井井有条。

包括赵文峥在内,这些员工大部分是延庆人。他们对京张铁路、对家门口的这座博物馆,一直饱有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学过有关詹天佑的课文,现在在这里服务,能够进一步走近这位名人的历史。”赵文峥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电工还负责室外卫生、绿化,讲解员兼管展厅卫生、卖票、客房服务、小商品销售……这里的物业员工都是身兼多职。

在一次团体接待任务中,赵文峥和讲解员早晨早早来到馆里,先是到后厨帮忙择菜、洗菜,为团体游客中午用餐做准备;等开馆时,他们又来到售票处帮着售票、引导散客进馆;忙完再等候团体游客的到来;中午他们服务团队游客用餐;用餐后帮忙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场景在詹天佑纪念馆很常见。

“一人多岗互相补位”是首开服务团队的常事

“有活儿大家一起干,哪有活儿就去哪。”这句话在员工心中是最简单而直接的工作守则。

“尤其在有员工因生病不能到岗时,原本就紧张的人手,更加不够用。但大家没有抱怨,都挺身而出,互相帮助,主动分担。”赵文峥说。

首开人在这座远离北京市中心的博物馆,用更多的热爱和付出,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和“全能兵”。

人生课堂收获个人成长

的确,博物馆物业工作是个让人成长的大课堂。

正阳门展馆项目部经理潘春雷初到北京汽车博物馆项目部时,完全被眼前各型各色的汽车吸引。“尤其是三层未来展厅,有很多未来的概念车,让我大开眼界。”博物馆打开了潘春雷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坚定了他做博物馆物业这一行的信心。

入行十多年,他坚持学习,平日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各类博物馆。“除了借此开拓视野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别的博物馆物业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潘春雷说。

在正阳门展馆,工程主管苏海辉是个看上去文质彬彬有点瘦弱的北京“大男孩”,但是他积极向上、投入工作的劲头,坚定而执着。多年来通过不断学习,苏海辉考取了包括高级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调音师在内的十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还被评选为首开首华物业公司优秀共青团员。

东郊展馆项目部经理王岩小时候住在永定门爷爷家,爷爷以前就在永定门火车站工作,看拖着长尾的火车从“家门口”经过,成为王岩儿时的记忆和风景。

“看我们穿着工作服,经常有游客问,你能给讲两句吗?虽然我们不是讲解员,但不能推辞。服务它,必须先了解它。”如今自己也在和铁路有关的工作岗位上,王岩经常借参加馆方沟通会或接待任务的机会,很有心地记下和场馆、展品有关的所有知识,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

在正阳门展馆项目部服务了11年的杨学婧,从一名普通会服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服务主管,身为一名新市民,背后是不断的个人奋斗和努力。

她每周休息日回河北涞水看望孩子,凌晨4点多起床,坐两个多小时的大巴返京上班,多年来一直如此。

“我大部分时间扑在工作上,陪孩子的时间很少。但我认为,母爱的方式有很多,我想通过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做一件事就应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外表柔弱的杨学婧有种不服输的坚持与韧性。

也正是这份工作,让她收获了成熟和成长,让这位温柔而年轻的母亲,由内而外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笃定。

首开服务团队的年轻人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长

正是无数个他们,将一馆三址且各具特色的中国铁道博物馆的物业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首开首华物业公司这三个团队,相辅相成,在保护铁路历史文化遗产、普及铁路科技知识、宣传铁路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陈静思

阳谷华泰3月17日小幅收涨 董事会通过闲置资金补充流动性议案

联想控股管理资金规模达1200亿元

碧桂园:预期上半年可能录得净亏损

一键收藏!第一届学青会观赛指南

“洋记者”眼中的中国航天员:永不放弃的梦想

深陷“无用论”争议 家用美容仪效果几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

第四批集采开标:最高降幅96% 原研药入选

缴获毒品3.6公斤、毒资100余万元!贵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

北京:全市开展酒吧、KTV、网吧等场所防疫检查

卢森堡国际银行厚积薄发,植根粤港澳大湾区

万凯新材拟收购浙涪科技100%股权

博物馆里的首开人丨精细化服务为“历史的列车”护航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情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