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电商预售岂能食言而肥

xiaofeng
七日谈:电商预售岂能食言而肥

限定爆款,抢先下手;先交定金,再补尾款……近年来,预售成为电商热门玩法,每逢各种“购物节”更是红火异常。然而,不靠谱的发货时间却常令消费者头疼,动辄一两个月甚至“冬天买的衣服,夏天还没穿上”的情况屡见不鲜。

七日谈:电商预售岂能食言而肥
(图侵删)

所谓预售,本是指在产品还没正式进入市场前进行的销售行为。网购下单与收货之间存在客观时间差,只要双方按约定付款、发货,多等几天也无妨。而且对商家来说,可以通过预售情况更好掌握消费者需求,从而及时调整生产与进货规模;消费者也能在预售活动中提前锁定心仪商品,有时还能享受“早买优惠”。但问题在于,这一模式似乎愈发跑偏——没有现货成为常态,预售时间越来越长,申请退款一拖再拖。有些店家更玩起了文字游戏,要么以几乎看不见的小字标注发货天数,要么拿“一个月是指30个工作日”等话术敷衍顾客。套路多多,一来二去,消费者的耐心与信任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对预售的吐槽不少,可套路为何不减反增?核心还是一个“利”字。具体来说,一是为了规避风险。于很多商家而言,库存也是不小的成本。特别是某些季节性强的商品,一时压货几乎就等同于“砸在了手里”。于是,很多商家便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不备大货,卖出几件做几件。二是为了抢占市场。网络销售竞争日益激烈,同类商品中,先上链接、先挂图片可以先人一步锁住流量。特别是很多所谓“网红店”,常以限量现货搞饥饿营销,以此营造“一单难求”的假象,生意也做了,广告也打了,可谓“一箭双雕”。但种种操作,与其说是降低成本,不如说是转嫁成本,是赤裸裸地侵犯消费者权益。到头来,消费者成了“冤大头”,商家却打着预售的幌子食言而肥,岂有此理。

在这个问题上,《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已有明确规定: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可以说,预售不是商家任性而为的挡箭牌,一旦违约是要承担责任的。对此,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则,规范预售行为。电商平台也要拿出态度来,不能什么都往预售的筐里装。对语焉不详的商品链接不予上架,对受到多次投诉的店铺减少引流,树立更高的门槛,才能防止一些人“空手套白狼”。

大家选择网购,图的就是省时、省力、省心。诚信经营,商机无限;反之若沉迷套路,一味算计消费者,最终只会把自己算计进去。

(原标题:电商预售岂能食言而肥)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关末

流程编辑刘伟利

理论1点点|如何认识数字法律关系

国电投核素同创申请一种适用于小空间的运输盒自动定位装置及方法专利,实现对运输盒位姿的自动定位

脑洞大开!这些网友堆的雪人你服不服(组图)

2023服贸会|高质量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文旅部: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意大利总理:希望进一步加强意中两国能源、工业、经贸等领域合作

习近平对第一书记的嘱咐与牵挂

杨幂向左,嘉行未必向右

天津泰达水业取得 HART 协议和上位机软件间通讯优化方法等专利

长江禁渔实施以来 水生生物总体恢复向好

南方雨水“不下线” 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

广东省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远平被“双开”

七日谈:电商预售岂能食言而肥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情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